全国最大股票配资杠杆_炒股指平台杠杆_股票配资官网

全国最大股票配资杠杆

炒股在线配资平台 《繁花》背后两大推手:金融与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4-07-31 08:47    点击次数:172

  从开播以来,《繁花》一路飘红,成为2024年开年第一爆款剧。《繁花》的爆火让各类IP出圈炒股在线配资平台,黄河路引发打卡热、和平饭店繁花套房被预订、“繁花概念股”也冲上热搜……

  《繁花》的制作离不开金融推手。《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海银行(601229.SH)作为背后的“金主”之一,在三年的拍摄制作中提供了大额授信支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文化建设和金融发展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金融发展的重要指针。近年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力度不断提升,多部爆款影视剧背后都有银行的身影。

  《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我国文化金融市场资本供给依靠银行业稳住了基本面,但其他渠道领域较为低落。业内人士指出,文化金融高质量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支持,金融机构应围绕文化产业的生产环节和价值链创新金融产品,包括创新信贷产品、发展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

  融资难题:轻资产、高风险

  2024年,开年大剧《繁花》迎来大结局。从开播至今,《繁花》的剧中人物和故事都成为话题热点。

  上海银行与《繁花》剧组结缘于2018年。从开立基本户起步,上海银行持续与剧组方保持密切联系,为企业提供融资、用资需求分析,推介适合的金融服务产品。2019年冬,恰逢剧组与腾讯签订《繁花》影视剧的制作协议。缘于此前银企间长期互动熟识,出于对上海银行专业金融服务的信赖,剧组当即想到上海银行,与该行商议,希望申请一笔资金用于影视剧《繁花》的制作。上海银行第一时间与王家卫导演会晤,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繁花》筹拍的三年时间内,剧组拍摄工作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资金是其中的难题。上海银行浦西分行行长杨嵘表示:“为了既不突破风险监管的要求,又竭尽可能为客户提供资金使用的便利,上海银行总分支行紧密联动、迎难而上,携手静安区文旅局为《繁花》开了影视行业大额授信业务的先河。”

  谈到金融支持文化企业的风控要点,上海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叶正翔坦言,文化企业整体偏轻资产,行业类别庞杂,企业经营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这类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盈利模式与传统企业不同,金融机构要服务好这类企业,需要开拓全新的风控模式,提升优质文化项目的甄别能力,平衡好收益与风险。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向记者分析,与传统房地产、制造业等产业相比,文化产业中很多企业缺少抵押物,即使有知识产业质押,也无法衡量未来的现金流,特别是电视剧、电影等领域,未来收入波动极大,金融机构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无法衡量还款来源,这导致金融机构通过信贷参与此类业务较少。

  此外,文化产业的高投入、高风险特点也给银行传统业务模式提出挑战。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挺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以电影行业为例,本身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电影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程度较大,具有高票房号召力的影视作品往往建立在高强度资本投入的基础上,而电影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投入、高风险,这使得电影产业在融资过程中会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大以及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分析,文化企业的特点主要包括创意性强、附加值高、产业链长、融合度高、影响力大等,但在发展过程中,文化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文化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和信用记录,导致银行贷款难度较大;其次,文化创意项目的风险较高,不易预测市场反馈,银行对此类项目的融资较为谨慎;最后,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也给融资带来了不确定性。

  站在资金方角度来看,南京银行(601009.SH)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文化企业大多‘轻资产’运作,资产以知识产权、经营权等无形资产为主,缺少可用作抵押的不动产,导致文化企业授信额度偏低,贷款获批难度较大;二是文化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盈利能力具有不确定性,抗风险能力较弱。”

  《报告》显示,在我国文化金融市场资本供给端,银行信贷产品占比较高,信托、债券、私募股权投资占比较低。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对30家银行的调研数据,2008—2022年,调研的30家银行中,有16家银行针对文旅产业融资特点发行了文旅产业信贷产品并于2022年年底仍然续存,占比为53.33%;文旅创新产品贷款余额为1085.40亿元,其中文旅专属产品贷款余额为881.24亿元,占比高达81.19%。2022年共发行文化产业债券64只,同比下降15.79%,但是整体发行总额达到579.14亿元,同比上升6.91%。文化产业债券市场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额的比例仍然非常低。受外部环境影响,2022年文化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出现断崖式下降,投资事件数量同比下降65.23%,总投资金额同比下降78.67%。在直接融资方面,2022年新增IPO上市文化企业数量为22起,较2021年的43家有较大程度下滑。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手抓”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李挺伟坦言:“内容创作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电影产业投融资环境的变化随着电影市场的变化而变化。2018年之前,电影产业获得融资的难度较低,获得融资金额可观,甚至出现了泡沫化现象。2018年之后,资本逐步撤离。2023年,随着市场的逐步恢复,一些离场的资本开始回流,尤其是头部企业,对电影产业的投资力度正在加大。如何充分调动电影行业上游制作端的生产积极性,怎么有效解决片方融资困难、提高生产力是电影产业面临的难题。”

  破解文化产业融资的堵点和痛点,成为文化金融亟须解决的问题。

  前述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银行可以在风控策略上进行调整,通过建立符合文化企业特征的信用评分、内部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模型,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打造涵盖贷前、贷中、贷后的智慧化科技金融,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打破传统信贷授信策略,由“看重第二还款来源”转变为“以未来收入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文化企业获得信贷便捷度。

  对此,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也表示,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文化企业的信用状况、市场前景、盈利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深入了解文化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情况,银行可更准确地评估其还款能力和风险水平,从而制定合理的授信额度和担保条件。同时,银行应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共同建立文化产业信用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可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银行对文化企业的授信效率和准确性。

  具体在融资方案上,林先平建议,首先,银行可以通过提供灵活的贷款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加强与文旅企业的合作以及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等方式,全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为文化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等,满足其在创作、生产、发行等环节的资金需求。其次,银行可以接受知识产权、著作权、商标权、非遗文化传承资质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更多途径。再次,银行可以协助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项目股权等,拓宽其融资渠道。银行可以针对文化企业的特点,提供一些特色金融服务,如财务规划、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等。

  “比如通过开展融资租赁业务,银行帮助企业购置设备、优化资本结构;银行可以为核心文化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以满足文化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银行也可以参与文化产业的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林先平举例道。

  记者从上海银行方面了解到,除了传统的信贷资金支持之外,该行打造生态圈,通过文化产业生态圈各类资源撮合、投资机构引荐等方式,帮助文化企业对接更多商业化场景,同时,探索引入更多的金融科技手段,更精准地把握文化产业特征,从而更可持续地发展文化金融。在产品方面,该行推出“文创保”、艺术品质押融资等专属金融产品,根据担保类、抵质押类、信用类、场景类等不同类别,为文化企业提供适配的融资服务方案。

  除了金融机构创新风控和产品外,文化金融市场还需要政府方面和行业协会的支持。《报告》提出,文化金融高质量需要更多突破,包括利用高质量发展良好机遇,寻求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新突破;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寻求文化金融基础设施新突破;利用北交所扩容机遇,寻求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新突破;利用区域金融改革机遇,寻求融合发展新突破。

  李挺伟告诉记者:“近几年,影视行业公司亏损严重,在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贷款授信额度、贷款金额、利率水平等都受到严重影响,故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或者金融机构能给予融资贷款、贷款贴息、纾困资金等各方面的资金支持。同时,建议围绕影视内容创作、拍摄制作、后期效果、宣传发行、资本运营、版权交易、装备制造等重点环节和中高端价值链,着力优化对骨干影视企业和成长型影视企业全流程的金融支持与配套服务,在版权、数字资产抵押、电影衍生品开发贴息等方面给予创新性支持。”

  林先平认为,政策和外部支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制定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银行融资提供法律保障;建立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专项基金,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和风险补偿;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文化产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文化产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企业信用体系,提高银行融资可获得性。

  “在政策制度方面,建议根据电影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投融资政策,建立畅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制度。探索在电影制片过程中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炒股在线配资平台,实现电影产业与金融保险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中国特色的电影完片担保机制,帮助降低产业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促进电影行业健康发展。”李挺伟说。